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
秦岭造山带处于华北、扬子板块之间,经历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演化,印支期拼合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格局——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许志琴,1988;张国伟1998).秦岭造山带在印支期完成拼合后的中新生代以来,并未进入平静的构造演化状态,而是发生了强烈的没有大洋参与的陆内造山作用(张国伟,2012),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印支一燕山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使得秦岭中生代大范围矿质活化释放出巨量的金属(尤其是Au)在有利空间就位成矿,形成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的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陈衍景,2010).
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矿源、赋矿空间、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印支期、中新生代、造山作用、扬子板块、岩浆事件、拼合造山、中生代、燕山期、复合型、大范围、状态、中国
P61;P5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成矿带及整装勘查区矿产资源调查成果集成12120113047800;秦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成果集成12120113047600
2014-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