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22/j.cnki.hxsj.2023.0617
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在乙内酰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锌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一锅法得到氮杂吡咯西里啶衍生物,尝试不同取代的醛,得到17种目标化合物,产率为40%~94%.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温度为80℃,锌催化剂用量为10%为最优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溶剂无毒、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催化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采用菌丝生长法测试了其对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反-7,7a)-5-氨基-7-(2-氯苯基)-1,3-二 氧-2,3,7,7a-四氢-1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溴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氯-6-氟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H-吡咯[1,2-c]咪唑-6-腈、(反-7,7a)-5-氨基-7-(2,6-二氯苯基)-1,3-二氧-2,3,7,7a-四氢-1H-吡咯[1,2-c]咪唑-6-腈对禾谷镰刀菌表现出较优的活性.
水相反应、锌-脯氨酸复合物、一锅法、氮杂吡咯西里啶类化合物、抗菌活性
46
O626.32(有机化学)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青年创新基金项目
2024-01-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