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平衡点固定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平衡点固定技术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固定手术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骨科2012年6月-2018年6月共65例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资料,按照是否采用平衡点固定技术将患者分为常规手术组(A组,n=22)和平衡点固定组(B组,n=43).对两组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再骨折率、肢体肿胀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水准α=0.05.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骨折类型、合并损伤、伤后到手术时间、术前VAS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并发症出现.A组骨折经调整后复位基本满意,4例(18.2%)发生再骨折;B组l例(2.3%)因骨质条件差出现再骨折,B组术中再骨折率低于A组(P=0.041).B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A组[(90.27±34.27) vs.(49.67±10.44) min,P<0.001;(8.09±1.23) vs.(5.35±1.07)d,P<0.001],术后VAS评分低于A组[(4.23±0.87)vs.(2.60±0.62)分,P<0.001],疼痛缓解程度优于A组[(3.32±1.29)vs.(4.44±1.50)分,P=0.004],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低于A组(22.7%vs.4.7%,P<0.05);两组术后深静脉血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骨折均完全愈合,术后VAS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稳定性评估及术后1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点固定技术通过实现最佳固定点的量化减少重复操作及副损伤,对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疗效可靠,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平衡点固定、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关节镜
35
R684.3;R246.2;R318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项目2017SZ0017
2020-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0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