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失衡及结构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腰椎矢状面失衡和结构因素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7月-2015年5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单纯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滑脱和非特异性下腰痛分组,每组按就诊时间顺序纳入40例,所有患者行腰椎X线片、CT、MRI检查,测定矢状参数和评价结构等级,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4组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退变型突出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破裂型突出组;LL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型突出组、破裂型突出组.4组间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程度最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退变程度和退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破裂型突出组与退行性滑脱组关节突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29,P=0.001).结论 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垂直,越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破裂型突出,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越轻;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弯曲越容易发生退变性滑脱,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越严重.非特异性下腰痛者腰椎间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均最轻.
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参数、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
32
R68;R81
2017-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29-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