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分阶段康复方案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开展康复前、康复满1年(近期)、满3年(中期)及满5年(远期)的生存质量变化,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最佳的持续康复方案.方法 2008年9月,把在上级医院救治后,陆续返回绵竹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52例“5·12”地震截肢伤员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A组采用分阶段康复方案,B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于康复前、满1年、3年及5年时,采用“震后德阳市截肢伤员个人情况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分析.结果 A、B两组生存质量分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各期分值A组都高于B组,2013年9月远期生存质量调查显示,A组与B组在积极的感觉方面评分分别为(193.0±12.3)、(126.0±11.2)分,做事能力分别为(62.0±5.2)、(41.0±2.3)分,生活满意度分别为(150.0±2.1)、(101.0±6.2)分,行动能力分别为(17.0±2.6)、(11.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康复方案较常规康复方案更能促使伤员更好地改善和巩固生存质量,促进伤员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弥补了现有截肢康复方案的不足,值得推广应用.
“5·12”汶川地震、截肢伤员、分阶段、康复方案
31
2016-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97-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