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1569/wcjd.v24.i5.765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和随访

引用
目的:随着各种消化内镜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M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针对SML治疗的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外科手术数量越来越多.对于SML临床转归、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及患者是否受益存在争论.本研究主要针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生长速度、恶变可能及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4-01/2014-12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为消化道SML的19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超声内镜观察病变部位(食管、胃),病变大小,回声表现、来源等特征.根据黏膜下病变性质、大小、患者意愿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包括EUS的随访观察、内镜下治疗”ESD、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外科手术(开放手术、胸腔镜腹腔镜)(内镜或外科手术的指证是病灶短期内明显增大或相关内镜或影像评估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患者主观要求内镜或手术切除).随访记录病灶的大小变化、切除病变的性质、大小、来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穿孔)、中转手术情况.结果:超声随访1135例SML患者(食道687例,胃448例),平均年龄50.7岁±10.3岁,男女比例为1.16∶1;食道SML初始病灶大小为:0.82 cm±0.24 cm,共计18例病灶随访过程中明显增大包括5例显著增大发生在6 mo内病理结果诊断为3例良性病变(固有肌层平滑肌瘤1例,囊肿2例)及两例恶性病变(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l例).胃SML初始病灶大小为:1.31 cm±0.44 cm,16例病灶明显增大,包括10例病灶明显增大,病理诊断为2例平滑肌瘤病灶增大发生于12 mo内,8例间质瘤.病灶增大均在6 mo内发生.内镜下手术患者668例(食道412例,胃256例),6例(4例ESE组,2例ESD组)于术中发生穿孔,2例(均为ESE组)于术中发生出血,2例病变未完整剥离,内镜下治疗成功率为98.5%.外科手术患者112例(食道19例,胃93例)两例(GIST及食道平滑肌肉瘤)发生迟发性出血,手术成功率为98.2%.食道SML中,平滑肌瘤占86.1%,GIST占4.9%,囊肿占3%.胃SML中,GIST占48.1%,平滑肌瘤占24.9%,异位胰腺占17.3%,囊肿占3.4%,脂肪瘤占2.6%.结论:不论食管还是胃部黏膜下瘤,病灶的显著增大多发生于初次随访后6 mo内,6 mo后变化不明显.食管黏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间质瘤少见,生长迅速的病灶及恶性病变罕见,食管病变无论外科手术或ESD术创伤及经济代价较大,不建议常规施行,胃部黏膜下病灶以间质瘤多见,迅速生长病灶较食管增多,建议12 mo内随访期间对生长迅速病灶施行ESD或外科手术.

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内镜、随访、手术

24

2016-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65-774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009-3079

14-1260/R

24

2016,24(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