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酸袋的研究进展及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胃内酸袋是餐后位于胃食管交界部的一个逃避食物缓冲作用的高酸区域,在正常人群及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均可见,最早是在2001年由Fletcher等学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其后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形成可能与食管裂孔疝、胃解剖结构、胃动力等因素相关.由于酸袋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病因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通过抑酸药、抗酸剂、促动力药、外科手术等治疗来改变酸袋的存在,从而有可能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因此酸袋的发现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酸袋、胃食管反流病
21
福建省社会发展重点基金资助项目,No.2011Y0044;the Key Social Development Project of Fujian Province,No.2011Y0044
2014-0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092-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