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3079.2004.04.030

一氧化氮在大鼠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引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梗阻性黄疸合并肝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胆总管结扎组(实验组).应用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肝细胞并进行培养;用白介素-1β(IL-1β)等细胞因子处理培养的肝细胞,应用Griess法和Western印迹分析法检测两组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产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两组肝细胞5'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应用酶法检测两组肝细胞酮体含量并计算酮体比率(乙酰乙酸盐/β-羟基丁酸盐)(KBR). 结果:实验组NO产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07.99 μmoL/L vs78.57 μmoL/L P<0.01);NO的产生与IL-1β作用时间和作用剂量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iNOS产生量在蛋白水平没有差异;IL-1 β降低了实验组培养肝细胞的ATP含量(15.94 nmoL/106 cells vs 20.21 nmoL/106cells,P<0.05),对照组改变不明显;IL-1 β降低了两组的KBR,实验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抑制了NO的产生,使降低的肝细胞ATP含量、KBR得以恢复. 结论:梗阻性黄疸能够促进肝细胞产生NO,导致肝功能障碍.L-NMMA可以缓解由于大量NO导致的ATP合成障碍及KBR下降.对NO产生的调节可能会成为预防及治疗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大鼠、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obstructive jaundice、培养肝细胞、实验组、对照组、肝功能障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检测、含量、产生量、预防及治疗、乙酰乙酸盐、三磷酸腺苷、肝功能损害、胆总管结扎

12

R3(基础医学)

中国医科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2002-157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75-87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009-3079

14-1260/R

12

2004,12(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