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3079.2002.08.016
反流性食管炎242例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的内镜表现、24hpH值监测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RE的内镜特点和致病因素.
方法:RE按洛杉矶分型标准进行分级,并注意观察是否并存食管裂孔疝及Barrett's食管(BE)的内镜表现.60例RE患者进行24h pH值监测.156例RE进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银染色检测Hp感染.
结果:A级98例,B级89例,C级33例,D级22例.A,B,C,D各级RE明显酸反流的发生率(64.7%,71.4%,62.5%,71.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P<0.01);A,B,C,D各级RE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分别为:25.5%,30.7%、54.6%、60.9%,随RE病变加重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增多.合并BE者3例(1.2%),合并有不同程度的Barrett's上皮改变者59例(24.4%).合并Hp感染者39.7%,显著低于胃溃疡组(70.7%)和十二指肠球溃疡组(80.7%)(P<0.01).
结论:食管裂孔疝可能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且可能与RE的严重程度有关.酸反流是RE的致病因素之一.RE患者中Barrett's现象并非罕见.Hp感染是否与RE的发病相关,有待更严格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资料分析、食管裂孔疝、致病因素、内镜表现、十二指肠球溃疡、酸反流、流行病学调查、感染者、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染色检测、监测、患者、分型标准、并非罕见、胃溃疡、洛杉矶、发生率
10
R57(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954024700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4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