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4901.2018.13.142
社会融合的制度路径研究
从宏观意义的融合制度框架到中观意义的多远融合路径,最后形成相应的各种具体制度实施的实践.社会融合的制度路径,可以从不同时期社会学家对于社会宏观结构和发展的设计中得到启发.
在宏观层面,马克思对于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对社会融合的高度概括.这种的社会融合状态可以描述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实现的过程需要经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并且需要以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作为国家的统治阶级.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建设过程.同理,无产阶级在取得专政权之后,需要经历相应的步骤才能达到高度融合的程度:一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处于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需要解决社会冲突的各种矛盾,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来消灭阶级对立的根源;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公有制的基本发展形态;三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的高级形态,达到共产共有共同劳动,实现社会全领域的融合.在这里,马克思所提供的社会融合的制度路径是以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来实现的,其制度建设则是以经济领域的生产所有制变革为基础,逐步实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社会各领域的制度构建,从而达成社会融合目标.该论述不仅为社会融合提供了具有严密逻辑推理的目标设定,而且为社会融合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宏观指导.
社会融合
C922;D631.42;F299.21
2018-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