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7171.2014.11.032
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反映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分析维生素K1治疗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的合理剂量。方法 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前瞻性队列式研究方法,对入院的106例VKDB患儿采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sysmex CA‐1500血凝仪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再将患儿分为维生素K12mg和5mg治疗组,在静脉滴注维生素K1后24h,3d、5d三个时间点复查上述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5 d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及2 mg组与5 mg组PIVKA‐Ⅱ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患儿治疗前后PT、APTT、PIVKA‐Ⅱ异常率(%)比较分别为(72.6∶13.2)、(70.8:32.1)、(9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 T及FIB治疗前后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 mg组和5 mg组静滴维生素K124 h后PIVKA‐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d及5 d PIVKA‐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VKDB患儿在补充维生素K后,PIVKA‐Ⅱ、PT、APT T异常率及水平有明显改善,PIVKA‐Ⅱ是诊断VKDB及疗效监测最敏感指标;静脉点滴维生素K1每次2 mg ,每日1次,连续5 d ,可有效治疗VKDB。
婴儿、维生素K缺乏/并发症、出血/病因学、凝血酶原时间、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
R442.7(诊断学)
2015-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7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