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9/j.issn.1000-8551.2023.11.2134
粳糯稻抗稻瘟病基因检测与品种抗性鉴定
为了探明糯稻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和抗稻瘟病基因分布,评价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利用自然诱发鉴定与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65个糯稻品种(品系)的稻瘟病抗性,利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技术检测Pi2、Pi9、Pigm、Pi1、Pikh、Pik、Pi5、Pita等8个基因.2021年自然诱发鉴定、2021-2022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以上品种(品系)的比例分别是41.6%、24.6%和6.2%,说明糯稻品种(品系)的稻瘟病抗性年际间波动大、整体抗病性一般.除了Pigm外,其他7个抗病基因都有分布,分布频率差异较大,Pita基因在供试材料中分布频率最高,达到了67.7%,其次是Pikh、Pi9、Pi2、Pi5、Pik、Pi1,分布频率为47.7%、38.5%、27.7%、13.8%、4.6%、1.5%.供试糯稻品种(品系)携带0~4个抗病基因不等,仅有连糯19105携带4个抗性基因.国审、江苏审定的品种携带Pita的比例最高,安徽审定品种携带Pi9的比例最高,山东审定品种携带Pi5的比例最高,但不携带Pi2基因,Pik基因仅存在于国审及江苏审的品种中.携带3个抗性基因的供试品种(品系)抗性最好,其中"Pi2+Pita+Pik"、"Pi9+Pita+Pik"连续两年的自然诱发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抗病品种(品系)的比例均达到100%,年际间抗病稳定,可作为改良粳糯稻瘟病抗性主要的基因组合.本研究结果对粳糯稻的抗稻瘟病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糯稻、稻瘟病、KASP、抗性分析
37
S432.21;S511;R734.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连云港市财政专项
2023-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13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