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9/j.issn.100-8551.2020.02.0418
基于光合电子流的超级早稻光合特性研究
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早稻光合电子流的影响,探究超级早稻的光合特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试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了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并利用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 表明,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模型在超级早稻上的拟合效果好,计算得到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饱和光强与实测值高度符合.超级早稻品种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大部分品种的饱和光强(PARsat)显著高于金优402(CK),这与超级早稻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τmin)较短、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较大有关.此外,随着光强的增加,超级早稻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ik')下降缓慢,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Nk)增长速度较慢,这些都有利于超级早稻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超级稻生长伏势的光合特性,为杂交稻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光合电子流、电子传递速率、光响应机理模型
34
TB3;O56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2-4;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BAB204011;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20122BBF60135
2020-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8-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