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69/j.issn.100-8551.2015.01.0010
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 、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小麦、杀配子染色体、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缺失系
2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1AA10010205,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198,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LBH-Q13100
2015-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