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551.2000.04.003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通过能量30keV、剂量7×1016离子/cm2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00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9210和扬麦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异性状. 经转化处理的植株成熟后,按株分别收获脱粒,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发现有两个单株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20.46%和25.35%,明显高于受体.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可以绕过复杂的组培过程而由成熟种子直接发育为植株,也可获得带有目的性状的转化后代,为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交流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离子注入、大豆DNA、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后代变异
14
S5(农作物)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11989030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538-02-0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