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腐败容忍度的影响因素与有效治理——基于全国314个地级行政区的实证研究
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不仅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政府及公职人员的监督,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降低腐败容忍度是提高公众反腐败参与意愿和实际行动的关键.基于全国314个地级行政区的数据分析发现,政府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三个维度对公众的腐败容忍度有显著影响.地区的政府科教事业支出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离首都的距离越远,则公众的腐败容忍度越高;地区的社会信任度越高,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度、索贿指数越高,则公众的腐败容忍度越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腐败容忍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需要持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公众的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度,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力度,清除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从而切实降低公众的腐败容忍度,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反腐的合力,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腐败容忍度、地区差异、廉政建设、公众参与、有效治理
D630.9(国家行政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廉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裁判文书大数据的中国腐败惩治多重逻辑与内在机制混合研究"
2021-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