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最后一公里"何以难通
"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是基层政策执行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一现象在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治理中也同样存在,体现在"上热下冷"的运行态势、政策"一盘棋"与执行"一刀切"的掣肘、基层治理中难碰的"奶酪"、避责驱动下政策执行打折以及技术赋能基层政策执行的局限等方面.从"权虚责实"的分析视角看,低治理权与河长办的"三重"困境、"被动接受"的任务设定与"权力转移"的软控制、基层治理中非正式关系对科层权力的消解与制衡等,导致了基层治水中的"小马拉大车",而层层压实的治水任务与基层重负之间的矛盾、疾风骤雨式的治水政令与组织垂直协调的困难、强问责与弱激励的机制设计等导致基层治水中的"大车压小马".基层治水中的"权虚责实",体现了科层"垂直化"与治理"扁平化"的动态博弈.如何化解权威体系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有待进一步探究.
河长制、基层治理、权虚责实、最后一公里、水环境治理
D630(国家行政管理)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数据赋能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20AZD088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