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指导性——方法论的视角
假设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正确,再根据经济思想史和交叉科学对其自变量进行识别,识别出的对产出具有影响的变量种类的数量理论上趋于无穷,因此,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将趋于0,从而运用新古典的逻辑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结论:资本不创造价值.这表明,今天流行于中国的所谓要素收入是一个伪概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分配无法按要素进行,因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无法确定.而从历史唯物主义看,中国1949 - 1976年八级工资制等实践实际上已经印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生产理论的科学性.新古典和马克思的对比分析表明,只有把产出看成全部属于劳动者,并以公有制企业的形式否定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所有权获得收入,才能科学地解决产出分配问题.否则,资本收入的存在必然导致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成为中国发展模式选择的指导性理论.
劳动价值论、发展模式、经济学方法论、新古典经济学
F091.47;F091.91(经济思想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背景下的消费需求合理性的交叉科学研究”11YJAZH0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竞争优势研究”12BJL009
2013-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