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12/j.issn.2096-5281.2024.03.002
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明晰典型地势起伏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对国土空间布局及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多期土地利用数据及DEM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图谱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和地形位分析法,揭示自2000年以来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在不同土地利用变化下的地形梯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多围绕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进行,且表现出显著的类型异质性及阶段差异性特点.(2)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的稳定型图谱面积占比达到88.17%,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分别为7.44%和3.51%,耕地被建设占用更偏向于无序化发展.(3)中低及其以上地形梯度的耕地逐渐趋向于低地形梯度区发展,林地的地形分布指数呈"S"型上升态势,草地则表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正态分布规律.(4)各图谱的地形分布指数随地形位增加表现出不同的趋势性规律,土地利用变化呈明显地形梯度效应.研究认为当地国土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反复变化型图谱和持续变化型图谱,并注意科学缓解和引导耕地水土流失及坡耕地开发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效应、地学图谱、秦岭东段洛河流域
47
F323.2(中国农业经济)
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4-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