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12/j.issn.2096-5281.2021.01.003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山坝分异特征及优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从自然、社会两个维度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木桶原理法则和多因素空间叠加法评价贵阳市开发建设适宜性,并探讨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山坝分异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贵阳市建成区和未来扩展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山坝空间分异显著.在贵阳市山区、坝区的建成区中,不适宜建设的面积分别为3 119.31和382.11 hm2,"城市双修"实践中应疏解不适宜建设区城市功能,退建还绿,恢复城市生态空间;位于适宜区的低效建设用地应注重城市更新、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在贵阳市未来扩展区中,山区范围内适宜建设的土地分布较分散,而坝区范围内适宜建设的土地分布较集中.未来贵阳市外延扩张的方向主要是坝区,新城建设应探索一条坝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贵阳市
44
F299.23(城市与市政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2021-05-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