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经典回到“我”
在各种时新的出版物乃至电子读物、视频充斥书店和网络的时代,经典教育似乎意味着“不识时务”.熟读《西游记》不如脱口而出《大话西游》的台词显得时尚,《伊利亚特》、《奥德赛》相对《哈利波特》来说显然out,于丹《论语心得》的普及取代了对《论语》本身的阅读……的确,经典总是和“过时”相联,它总是在物理时间的“过去”领受着自己的灯火阑珊.《理想国》倡议的等级秩序与现代大众的平等诉求完全不是一个理想;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早已被“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经济动物”所取代,不仅如此,现代人还相信人是天生的各种动物;莎士比亚笔下形象猥琐、贪婪悭吝的高利贷者早已华丽转身为令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康德的道德律令充满着18世纪的陈腐气息,卢梭的《论科学艺术是否有伤风化》在N次科技革命后一看标题就荒唐得令人捧腹,而作为古代中国人金科玉律的孔孟之道更是“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和君主专制的帮凶……
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网络的时代、伊利亚特、物理时间、莎士比亚、平等诉求、论语、理想、科学艺术、科技革命、君主专制、经济动物、经典教育、高利贷者、电子读物、等级秩序、道德律令、大话西游、成功人士
13
C91;B82
2014-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