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886/j.cnki.rdswxb.20230006
海南岛近20年GPP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为探究气象因素与人类活动对近 20 年海南岛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变化的相对贡献,首先利用Theil-Sen及Mann-Kendall方法获取海南岛GPP整体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LUCC)指示人类活动,以气温(Air Temperature,Ta)、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作为气象要素指标,通过空间统计与机器学习手段,构建海南岛GPP变化格局归因模型,量化驱动因素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时间上,海南岛GPP呈现 0.44 Tg·a-1 的显著增加趋势(P=0.024);空间上,海南岛 87.8%面积的GPP表现增加趋势,海口及三亚周边等小部分区域(约 9%)则表现为下降;海南岛土地利用共计转移 15 528.40 km2,主要发生于林地地区,林地净增加 642.88 km2,草地地区转移面积为 4 759.28 km2,耕地地区转移的面积为 4 051.23 km2;相较于人类活动,研究期年际间气象条件的差异是海南岛GPP变化的主导因素,但特殊年份中LUCC对海南省市县的影响则有所凸显.
总初级生产力、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气象因素、海南岛、归因分析
15
X82.826(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海南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4-0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