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R标记的无翼坡垒遗传多样性研究
为了解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e Tardieu)的遗传多样性和不同龄级间的遗传结构,利用11对微卫星标记评估海南省甘什岭保护区的无翼坡垒的遗传多样性,并根据胸径将无翼坡垒划分为幼龄、中龄和成熟龄3个龄级,明确不同龄级间的遗传差异,探究其濒危机制,并从遗传角度提出保护策略.结果表明:无翼坡垒的等位基因数(Na=3.636)和期望杂合度(He=0.599)低于同属的非濒危种H.dryobalanoides(Na=5.600,He=0.678),明显高于同属且同域分布的另一濒危种坡垒(Na=2.417,He=0.432),但不同龄级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无翼坡垒低频等位基因的比例明显低于龙脑香科的非濒危种,揭示种群很可能经历了瓶颈,种群规模缩小导致大量低频等位基因丢失.由于本种在甘什岭集中分布,现存个体数量比零星分布的坡垒更多,因此,遗传多样性较坡垒略高.基于微卫星变异研究的结果,建议在维持无翼坡垒现有变异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抚育,促进种群更新,恢复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实现无翼坡垒的稳定续存.
无翼坡垒、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种群瓶颈、保护
13
S718(林业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60236
2022-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