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33/j.cnki.1004-3268.2023.09.005
不同密度下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
研究不同密度(52 500、67 500、82 500、97 500、112 500株/hm2)下6个玉米品种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明确不同茎秆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剖析耐密品种的茎秆结构特性,以期为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改良进而提高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节间粗及株高均降低,穗位系数、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均增加,穗位高、穗下节间数、穗下节间长无一致性的变化规律.与52 500株/hm2相比,67 500、82 500、97 500、1 12 500株/hm2下株高降低1.41%~5.65%,穗位系数增加2.07%~8.63%,地上第3、4节平均穿刺强度降低4.25%~15.88%,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粗减少5.87%~14.27%,地上第3、4节平均节间长粗比增加7.73%~30.5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节和第4节穿刺强度、地上第3节间和第4节间长粗比、穗位高、地上第4节间长、密度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通过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建立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曲线模型,筛选出高产品种秋乐368,鉴定出了每个品种的最适密度,仅有秋乐368既耐密又高产.不同密度条件下,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产量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第3、4节穿刺强度和节间长粗比是影响产量的较重要性状;地上第3节茎秆对密度因素的敏感性弱于地上第4节;在高密度条件下,第4节茎秆质量好坏对产量有更重要的影响.
玉米、密度、产量构成、模型、茎秆性状、抗倒伏
52
S513(禾谷类作物)
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202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