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希凡
第一次知道李希凡先生的名字当然是在1954年.那年我从初中升入高中,从报刊上看到有关《红楼梦》的讨论.当时我只是一个课外喜欢读点文艺作品的中学生,对这场讨论的意义不可能有什么深的理解,不过从此记住了李希凡、蓝翎和俞平伯三人的名字.1957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五年大学学习期间,除了看李希凡、蓝翎二位的《红楼梦评论集》外,还读了希凡先生的《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其中有些文章如《性格、情节、结构和人物的出场——谈古典小说中几个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三国演义〉和为曹操翻案》等,在报刊上发表时就读了.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希凡先生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把小说当作文学艺术作品来研究,指出艺术真实不同于历史真实,不能用历史考证替代文学批评;二是紧紧抓住小说创作的核心问题——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研究(如对曹操、关羽、诸葛亮、宋江、孙悟空等形象的研究),细致地阐述了情节、结构和细节描写等在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作用;三是通过具体的分析论证,对中国古典小说在创造人物的艺术表现方法上的民族传统和特色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深入探讨.希凡先生在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既显示出他有很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理论修养,也显示出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下过一番切实的钻研功夫.
2019-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