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才女形象的现实基础与文化意蕴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中的才女数量虽然众寡悬殊,但都显示出作者对才女命运的深切关注.乾嘉时期,妇学、妇才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曾在士人中引发不同态度与观念的对立,吴、曹二公则早已在书中触及相关问题.小说这一文体又使他们能细致展现才女的生存境况,显示才学对其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儒林外史》直面才女们的现实困境,《红楼梦》亦如是,但大观园中才女的诗书风雅还寄托了作者超功利的诗意生活理想.两书中才女形象既与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对传统有重大突破.曹公写活了“高门钜族的精魂”,吴公笔下的才女形象则颇有时代特色与现实针对性.二公皆为中国文学中的才女谱系增添了光彩夺目的新人物.
红楼梦、儒林外史、才女、现实基础、文化意蕴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清代京师八旗女性文学创作研究”SM201310028012
2019-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5页
18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