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余波与“送酒”热潮——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申报》看“红楼戏”在上海的演出
上世纪二十年代,《申报》刊载了大量“红楼戏”剧评、演出广告等.其中,梅兰芳、欧阳予倩各自的《黛玉葬花》虽自产生以来影响深远,但此时“葬花”的演出已经成为“余波”,难以再续当初的辉煌.《宝蟾送酒》一戏成为名角、观众与剧评家追捧的热门“红楼戏”,形成了几乎贯穿二十年代的演出热潮.同时,《千金一笑》、《大观园》、《红楼梦》灯彩戏等时有上演,并在元宵节时,作为应节戏演出.此外,《申报》所载金碧艳的《饯春》剧本,是一出新发现的京剧剧目,未见收录.《申报》有关“红楼戏”的报道,从侧面勾勒出二十年代上海“红楼戏”的演出轮廓:唯美、诗意的《葬花》余波回旋;风趣、搞笑的《送酒》热潮不断;热闹的《红楼梦》灯彩戏则以新奇的创意、艳情的噱头吸引着观众.
申报、红楼戏、黛玉葬花、宝蟾送酒
本文系2015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民国《红楼梦》戏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GY2015103宁教高办”2015”117号.
2016-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