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不是这琵琶--试论《枣窗闲笔》作者裕瑞的文风
本文通过<枣窗闲笔>中两篇文章的对照,论证裕瑞的文章作为历史文献有一些缺陷,在考据中运用它则应慎重.若从他对"翻案"作品的宽容态度看,他明显地不接受<红楼梦>悲剧性的结局.这是<枣窗闲笔>的文献价值.本文把他的态度与明义的<题红楼梦>联系起来梳理."总使石言亦枉然"是明义的忠告,"知君诗胆昔如铁"是敦诚的激励,这是明显的不和谐.笔者联想到一个可能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初稿完成后,明义和敦诚们的不同意见使其两难,这是导致<红楼梦>八十回后无完整稿本被发现的基本原因.而裕瑞并没有吃透明义的想法,走到另一个极端--为大团圆的结局叫好.
枣窗闲笔、脂砚斋、历史文献、翻案
I2(中国文学)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4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