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775.2020.03.006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外科治疗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进行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43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9例.对照组患者不参与评分,实验组患者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收集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第1个24 h和第2个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进行统计,均值和最大值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对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和患者外科治疗厚度生存状况进相关性行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病情,除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之外,患儿还患有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C)、右室双出口(DORV)、大动脉转位(TGA)、肺动脉辩闭锁(PVA)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结果显示,VIS(24 max)患儿的死亡率(3.65%)、严重病情结局率(19.18%)和乳酸高值(55.25%)均明显高于VIS(48 max)患儿(1.83%、11.42%、2.74%),仅有乳酸高值、VIS(24max)影响患者外科治疗后的生存状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以及三种严重病情状况(缺氧缺血性脑损、心肺复苏和血液净化)的比率较对照组低(0.91%~4.11%),即实验组进行外科治疗后的生存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外科治疗后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可以有效提高对病情的监控程度,使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患儿的生存状况,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生存状况
44
R72(儿科学)
2020-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