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新城地区疫情前后细颗粒物二次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前后北京市大兴新城地区细颗粒物(PM2.5)中二次气溶胶的变化特征,观测了2022年11月15日—2023年3月15日的PM2.5、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二次无机气溶胶(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NA)(SO42-、NH4+和N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平均浓度分别为14.38、6.23、3.47和4.64 μg·m-3,二次气溶胶整体在PM2.5中的占比为64.57%.疫情前后期间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平均值均大于0.1,说明本地二次转化程度较高;在二次组分中,NO3-浓度最高,其次是NH4+、SOA和SO42-.通过分析疫情结束前后NH4+的理论值和观测值的相关性发现,大气中的二次无机气溶胶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通过阴、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兴新城地区大气颗粒物PM2.5总体呈碱性,大气环境处于富氨状态.通过分析PM2.5、SNA、SOA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发现,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有利于二次气溶胶的产生.通过后向轨迹分析发现,影响大兴新城地区的污染气团中以河北省气流影响为主,SNA的潜在源区分布结果也证实主要受河北省中南部影响.由此可见,京津冀联防联控工作仍是需要长期持续关注的重点.
PM2.5、二次气溶胶、气象因素、酸碱性、潜在源区、大兴新城地区
44
X51;X16(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交叉科研探索项目
2024-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4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