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解
为明确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2010-2020年河南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量,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采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加法分解模型)分别对碳源/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10-2020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田间氮肥施用所造成的碳排放贡献率最大,达74.39%~76.35%.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增幅及单位播种面积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呈上升趋势,净增6.0×107 t,增幅为22.93%.各地市碳吸收量及单位播种面积碳吸收强度均呈增长态势,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增强,且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在碳源影响因素分解中,农业能源利用水平和农业低碳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规模的控制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在碳汇影响因素分解中,碳汇系数、碳汇技术水平与碳吸收量呈正效应,且小麦碳汇能力最强.建议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低碳技术水平、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发展循环农业模式等措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降碳增汇.
碳源、碳汇、时空分布、LMDI模型、影响因素、农田生态系统、河南
42
X171(环境生物学)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生态碳汇能力提升方法路径;措施研究项目
2023-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