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溴二苯乙烷对蚯蚓亚急性毒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新型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生产和使用量日益增大,在环境中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生态风险正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DBDPE对陆地无脊椎生物毒性效应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知之甚少.探究了不同剂量(5、10、20、50和100mg·kg-1)DBDPE暴露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生长、行为特征、抗氧化系统的毒性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暴露剂量范围内(5~100mg·kg-1),DBDPE胁迫对蚯蚓的生长和回避行为没有明显影响,但能诱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在暴露早期(7和14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被显著诱导(p<0.05),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在21d,DBDPE对SOD的诱导作用减弱,T-AOC和CAT活性受到抑制,三者活性均下降,而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暴露28 d后,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1 DBDPE显著增加了蚯蚓体内活性氧(ROS)水平(p<0.05),并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ROS水平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以上结果表明DBDPE胁迫可能通过诱导ROS生成,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和氧化损伤.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DBDPE暴露导致了蚯蚓上皮细胞形状改变和环状肌层萎缩等结构损伤的发生.此外,DBDPE暴露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其中,对变形菌门中的γ变形菌纲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处理组中γ变形菌纲丰度下降了 8.42%~11.56%.
十溴二苯乙烷、蚯蚓、氧化应激、微生物群落结构
42
X53;X171.5(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2-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477-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