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郑州冬、春季重污染期间PM2.5污染特征分析
为研究郑州冬、春季重度污染期间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污染来源、气象影响因素及外来传输影响,基于本地超级站污染监测数据及相关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对重污染时段进行分析,并对本地污染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9年1-3月郑州共有426 h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重污染时段碳组分(OC+EC)共占PM2.5的14.6%,OC与EC存在显著相关性,1、2、3月的r值分别为0.72、0.89和0.91,且二者比值多介于2~4之间,表明机动车和燃煤排放是碳组分的主要来源;水溶性离子浓度排序为NO3 >NH3->SO4+>Cl->K+ >Ca2+ >Mg2+>Na+,SNA(SO42-、NO3-、NH4+)浓度达123.37μg·m-3,占PM2.5的61.2%,且NO3-占比达30.2%,NO3-/S42-值为1.98,说明移动源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大于固定源.PMF受体解析结果按污染源贡献量大小依次为:机动车源(34.9%)、二次源(24.6%)、燃煤源(20.2%)、扬尘源(9.2%)、生物质及烟花爆竹源(8.2%)和工业源(2.9%),机动车和燃煤燃烧是造成大气重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气象分析表明,与清洁时段相比,重污染期间大气整体处于有利于颗粒物二次生成和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条件下,整体温度偏低(3.2℃),相对湿度较高(67%),风速较弱(1.3 m·s-1).除本地污染物的累积外,来自偏东和偏南方向的短距离传输及东北方向中长距离输送(分别占外界传输的36.4%、22.6%和22.0%)也是造成郑州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
PM2.5、重污染、碳组分、水溶性离子、源解析、气象因子、轨迹传输
40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No.2017YFC0212405
2020-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59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