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典型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氮矿化的影响
于2017年10月采集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林和白桦林两种典型林型下0~10、10~20、20~ 30 cm土壤,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实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趋势和氮素矿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冻融作用在显著增加了土壤DOC含量的同时降低了土壤MBC含量(p<0.05),冻融温差对活性碳影响不明显(p>0.05);冻融过程中樟子松林0~ 10 cm土壤DOC含量高于白桦林,10~20、20~ 30 cm土壤DOC含量低于白桦林,而樟子松林各层土壤MBC含量始终高于白桦林.②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土壤铵态氮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硝态氮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冻融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较大的冻融温差会促进氮矿化(p<0.05);冻融过程中白桦林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始终高于樟子松林.③两种林型下土壤DOC、MBC、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导致森林土壤DOC含量流失而影响了土壤碳库的积累,但有利于无机氮的累积,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氮素肥力,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对冻融作用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多年冻土、冻融作用、大兴安岭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矿化
39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199
2019-06-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664-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