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无机离子的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为深入理解上海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6年8月-2017年4月使用微孔撞击式采样器(MOUDI)采集了上海市不同季节18μm以下11个不同粒径段的大气颗粒物样品44套,采用双通道离子色谱对颗粒物中C1-、NO3-、SO42-、Na+、NH4+、K+、Ca2+、Mg2+等无机离子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主要离子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8 μm的细颗粒中离子总浓度平均值在春、夏、秋、冬季采样期间分别为13.46、4.97、6.72和16.54 μg·m-3,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1.8 μm的粗颗粒中离子总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5、3.78、5.90和4.14 μg·m-3,季节变化不明显.上海大气颗粒物中SO42-和NH4+呈单峰型粒径分布,峰值粒径由夏季的0.32~0.56 μm逐渐转变为冬季的0.56~1.0 μm,说明夏季时SO42-的形成方式以气相/非均相反应为主,而冬季时以云过程为主;冬、春季时NO3以细颗粒态为主,而夏、秋季时在3.2~5.6 μm的粗颗粒出现峰值,夏、秋季较高的大气温度使得硝酸铵的气-粒平衡更偏向于气态,细颗粒态硝酸铵的浓度较低,硝酸气体与碳酸盐或海盐反应生成的粗颗粒态硝酸盐的比例因而大幅增加;K+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峰值粒径为0.32~0.56 μm,夏、秋季时3.2~5.6 μm的粗颗粒中有较高浓度;Cl-以粗颗粒态为主,而冬、春季时在0.32~0.56 μm和0.56~1.0 μm的颗粒物中出现峰值,燃煤等人为过程为其主要来源.阴、阳离子平衡分析表明,除夏季外,上海的大气颗粒物呈现微弱的酸性,但0.056~0.32 μm细颗粒中阴离子有明显的缺失,未定量的有机酸及浓度过低时离子色谱响应的非线性可能是导致0.056~0.32 μm细颗粒中离子平衡发生显著改变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大气颗粒物来源及形成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大气颗粒物、无机离子、粒径分布、形成机理、上海
39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3088
2019-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