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E-SSD联用的地下水中苯并[a]芘生态风险评价——以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为例
借鉴地表水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尝试构建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下辽河平原地下水为例,开展地下水中苯并[a]芘(BaP)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通过开展示范区地下水生态系统特征分析,筛选出用于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的代表性物种,共计5门9科.基于种间关系模型(ICE),推导地下水代表性物种的毒性数据.选取日本三角涡虫作为地下水典型物种,模拟地下水条件开展急性毒性试验,测试结果与模型推导数据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初步验证了模型推导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将测试结果应用于模型数据的校正,以降低方法的不确定性.基于此,构建地下水生态系统物种敏感度曲线(SSD);参考EPA方法构建地表水生态系统SSD曲线;地下水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生态系统对于BaP 5%物种有害浓度(HC5)值分别为0.11 μg·L-1和0.58 μg·L-1,初步表明地下水物种对BaP胁迫更为敏感.结合下辽河平原区地下水中BaP的暴露浓度水平,开展地下水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处于高风险水平(RQ>1)的概率为0.61%,表明胁迫因子BaP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系统影响有限.
地下水、生态风险评价、ICE、BaP
38
X820.4(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4ZX07201-010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52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