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假单胞菌原位还原Pd(0)NPs对微生物电子传递性能及活性的影响
微生物原位合成零价金属纳米颗粒在材料合成和环境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利用Pseudomonas putida(P.putida)合成Pd(0)纳米颗粒(NPs),通过FESEM、TEM、XPS等对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形貌、价态表征,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及微生物抑制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P.putida在胞外及细胞周质空间可原位合成粒径约10 nm的Pd(0) NPs.CV实验表明,相比P.putida,含Pd(0) NPs的P.putida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流;随着初始反应Pd(Ⅱ)浓度增加至0.07和0.1 mmol· L-1,恒电位实验中的乳酸氧化电流分别升至(10.6±5.2)和(22.5±9.7) nA,分别为Pputida((5.7±2.8) nA)的1.85和3.95倍;TTC-ETS和INT-ETS分别提升至89.02和209.09 μg· mg-1·h-1,分别是P.putida的1.64和1.34倍.以上结果证明了Pd(0) NPs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的正面影响.抑菌圈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图像表明,低量Pd(0) NPs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过多Pd(Ⅱ)和Pd(0) NPs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毒性.
恶臭假单胞菌、微生物原位还原、Pd(0) NPs、Pd毒性
38
X172(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7052;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7-25;产学研重大创新项目201704020206,2016B090918104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32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