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07年12月持续雾霾过程的大气消光特性
2007年南京冬季雾外场综合试验期间,雾、霾交替持续的最长时间达100 h以上.利用大气气溶胶粒子和雾滴数浓度尺度谱分布、能见度、相对湿度等同步观测资料,从Mie散射理论出发,研究了雾、霾不同阶段大气消光特征,重点分析了大气气溶胶粒子和雾滴在雾、霾持续和转化过程中的消光作用.结果表明,雾、霾过程不同阶段平均能见度的大小关系为:雾<湿霾<霾~轻雾.平均而言,雾阶段雾滴和气溶胶粒子的消光作用相当,其中,雾滴消光波动幅度大于气溶胶粒子消光,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主要由雾滴的消光决定.湿霾、霾和轻雾阶段的消光主要由气溶胶粒子造成.湿霾阶段的低能见度是由于大量积聚模态的气溶胶粒子在较高相对湿度环境中吸湿增长所致.霾阶段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达到最大,核模态粒子占总数浓度的80%左右,是导致该阶段能见度较低的主要原因.轻雾阶段气溶胶粒子的消光系数最小,但雾滴可提供10%~15%的消光贡献,导致能见度与疆阶段相当.
雾、霾、大气气溶胶、能见度、南京
36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No.GYHY20090601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招标项目No.BK200772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Public Welfare Industry Wea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No.GYHY200906012 and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Key Tender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 No.BK2007727
2016-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05-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