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为了解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对生物质炭修复措施的响应,以Cd、Cu、Pb和Zn复合污染水稻土为供试土样,添加不同粒径(<1 mm和<0.25 mm)和不同施用量(0、1%和5%)的竹炭(BB)、稻草炭(RSB)进行为期1年的恒温((25±1)℃)培养试验后,检测土壤pH、有效磷含量及重金属DTPA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采用BCR连续浸提法分析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炭的施用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的pH值,且在RSB-5% (0.25 mm)处理下效果最显著;稻草炭的施用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且5%用量比1%用量效果更明显;而竹炭的施用对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RSB-5%(0.25 mm)处理对降低土壤中Cd、Cu、Pb和Zn有效态含量的效果最佳,分别减少了34.5%、50.1%、52.5%和52.1%;在细粒径(0.25 mm)稻草炭处理下,酸溶态Cd和Cu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酸溶态Zn向可还原态转化;在粗粒径(1 mm)竹炭处理下,酸溶态Cu和Zn向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酸溶态Pb在稻草炭处理下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且细粒径比粗粒径效果更佳;竹炭和稻草炭的施用改变了土壤中上述重金属各形态的分配,且5%用量比1%用量效果更明显.
生物质炭、重金属、DTPA、BCR
35
X131(环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271337;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人才引进项目No.2010FR09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71337 and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 No.2010FR097
2015-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679-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