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酸性不稳定形态迁移,地下水中Fe2+含量占可溶态铁的80.45%;地下水抽取到稻田后Fe2+含量显著降低,络合态铁含量升高,稻田积水中络合态铁占可溶态铁的75.50%;稻田积水排入渠系后,络合态铁中不稳定弱配位铁含量降低13.58%,其他铁形态变化不大.稻田积水通过地下侧渗进入渠系,随侧渗水体深度加深,Fe2+含量升高,络合态和胶体态铁含量降低,地下侧渗水向渠系水主要提供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三江平原湿地水田化改变了水体中铁的输出形态,同时,排水过程中铁的输出也对河流形成补给,水田灌溉排水过程可溶态铁的输出通量约为390 kg·a-1·km-2,输出系数为0.186,灌溉-排水过程中残留在稻田土壤中铁的量约为1460 kg·a-1·km-2,残留在排水渠系土壤中铁的量约为250 kg·a-1·km-2,这对三江平原水土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农田灌溉排水、铁形态、侧渗水、铁输出通量、三江平原
30
X171(环境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YW-Q06-03
2010-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87-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