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3-2468.2005.03.025
广东凡口Pb-Zn尾矿中重金属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矿山环境修复的启示
通过分级提取实验,结合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分析,对广东凡口铅锌尾矿的新尾矿和1号尾矿库不同氧化程度尾矿的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和对比.新尾矿中的黄铁矿含量很高(约31%),铅锌的含量分别高达0.7%和1.2%以上,重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1号尾矿库样品中的黄铁矿含量<10%,重金属元素也明显低于新尾矿.在表层氧化带(硬化层),硫化物的快速氧化导致大量次生矿物沉淀,锌大量吸附于(氢)氧化铁表面,可迁移性大;铅则主要形成次生难溶矿物(如铅矾);次氧化带以硫化物的缓慢淋溶作用为主,难以形成次生矿物,Pb、Zn的流失比例大于70%.常用于矿山环境治理的尾矿覆盖方法往往使尾矿处于次氧化环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不一定能够阻滞污染元素的迁移.此外,本次研究采用Dold提出的分级提取法,发现方铅矿的溶解主要发生在第2步(提取液:pH=4.5,1 moL.L-1 NH4Ac),而其它硫化物的溶解主要在第6步,这可能是Ac-与Pb2+的络合作用所造成的,表明提取液中含Ac-的分级提取方法不宜用于评价铅的活性.
重金属、分级提取、尾矿治理、环境修复、广东凡口铅锌矿
25
X751;P595(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教字2000[524]号
2005-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1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