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3-2468.2004.06.007
某市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特征研究
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是某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每天供水量约为35×104t.2000年11月地下水监测资料表明,南郊水源地的岩溶水已受到了四氯化碳污染.污染源为一农药厂,该厂位于七里沟水源地补给区的山坡上,生产农药时用四氯化碳做溶剂.该厂生产废水中四氯化碳的浓度从281.0μg·L-1到2584.3μg·L-1.到2001年5月,水源地中53口水井中发现了四氯化碳,污染面积达17.5 km2,井水中四氯化碳浓度最高达3909 2μg·L-1.根据四氯化碳浓度,污染区可以被划分为3个亚区:污染源附近亚区(初始最大浓度为3909.2μg·L-1,2003年4月最大浓度1891.5μg·L-1),集中抽水排泄区污染亚区(初始最高浓度195.5μg·L-1,2003年4月最大浓度504.5μg·L-1)和中间污染相对较轻的过渡区(一般20~200μg·L-1).过去3 a间64口水井水质资料监测表明,岩溶含水层中四氯化碳含量受降雨、承压水位和含水层深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由于四氯化碳为一种微溶于水的比水重的非水相有机物(DNAPL),它主要沿含水层底部运移,因此比较浅的水井(深度<150 m)中四氯化碳含量比较低,而在深度较大的水井(深度>150 m)中则浓度较高.
四氯化碳、岩溶含水层、污染、运移机理
24
X523(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3044
2005-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8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