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0253-2468.2004.01.001
对黄河泥沙有机质的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再论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
对黄河自潼关至三门峡至花园口河段泥沙中有机质的含量、组成、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及对河水COD值与泥沙有机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查明了:1)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主要富集于<5μm的细颗粒物中;2)这一段黄河水中溶解态有机质在总有机质中的比例非汛期为20%-25%,汛期为5%-10%;3)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75%-80%以上是既不能为酸也不能为碱所萃取的胡敏素物质;4)在黄河水中可被生化降解的有机质只占总有机质的1%-3%;5)目前在黄河清洁河段测得的COD值经常高达数十、数百、甚至上千mg/L,几乎等同于河水泥沙含量与泥沙中有机质含量的乘积.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们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和强氧化剂条件下可以被氧化,构成黄河COD值的主体,但在实际自然条件下氧化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不能将其与通常概念上的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测得后未经泥沙有机质背景值校正的COD值不是评价河流污染程度的恰当的水质指标,应寻找更好的水质参数来反映和评价黄河水的有机污染状况.
黄河、水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有机质
24
X522(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E09-50239010
2004-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