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872/j.issn.1005-2518.2015.05.020
南秦岭白马山岩体 Sr、Nd、Pb 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 Sr、Nd、Pb 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 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 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1.7 Ga 之间,从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 TDM 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白马山岩体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37,εNd(t)=-6.75,具有较高的 TDM 值(1.53 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大陆下地壳,岩浆源区以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为主,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基性下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有利于铜、金成矿的白马山“C”型埃达克岩。
同位素组成、岩浆源区、基性下地壳、白马山岩体、埃达克岩、南秦岭
P597(地球化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编号CHD2011SY014
2015-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