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227/j.hjkx.2015.07.044

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引用
秸秆直接还田与秸秆炭化还田是目前最主要的秸秆还田措施.由于秸秆与秸秆生物炭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以及还田过程的差异,其还田后的土壤呼吸和土壤碳收支必然有显著差异.采用室外盆栽的方式,以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系统研究了土壤呼吸与土壤碳收支对多种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呼吸[均值为21.69μmol.(m2.s)-1]显著低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65.32μmol.(m2.s)-1],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20.40 g.kg -1)和植物的固碳量(平均植物生物量138.56 g)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均值为17.76 g.kg -1和76.76 g);考虑了生物炭制备过程的碳丢失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土壤碳收支仍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是一种较低碳的秸秆还田模式;秸秆直接还田显著促进土壤脱氢酶活性﹑土壤β-糖苷酶活性和土壤活性微生物量,因此导致较高的土壤呼吸,而生物炭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生物炭的易氧化态碳含量和可生物降解性均显著低于秸秆对照,表明秸秆生物炭稳定性较高,难以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利用,因此其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普遍较低,秸秆碳可在土壤中长期保存.

生物炭、秸秆、土壤呼吸、碳收支、微生物活性、易氧化态碳

X144(环境地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77093;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dz1211403;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4231200404

2015-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655-266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环境科学

0250-3301

11-1895/X

2015,(7)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