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判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为对比霾判别方法的差异,探讨霾观测标准的再完善性,文中从空间分布与单点时间序列两方面分别分析研究了4种霾判别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选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38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使用日均值的方法1、2和使用14:00观测值的方法3分别统计各站点的霾日,分析3种方法的异同.发现这些方法都能够反映出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年代际变化逐渐减小.由方法1得到的霾日数最多,方法3考虑了天气现象,比方法1和2更合理.依据南京北郊2012年5月~2013年4月的逐时PM2.5浓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分析比较了方法4(霾的观测和等级预报,QX/T 113-2010)与方法1、2、3的不同.结果表明,由方法3统计出的霾日少于其他方法,由方法4统计出的霾日数介于方法1与方法3的结果;方法3不能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而其他方法能较好地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
霾判别方法、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能见度、PM2.5
X5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43;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20120601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KJA17000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项目;江苏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CXLX120496
2014-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239-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