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62/j.cnki.1674-0742.2018.13.114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该院肿瘤科采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年龄分布、给药方式、药物分布等.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以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最为多见,分别占43.00%、32.00%,全身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较为少见,分别占8.00%、7.00%、5.00%、3.00%、1.00%、1.00%;发生年龄以60岁及以上人群最高,占40.00%,50~59岁及40~49岁次之,分别占26.00%、17.00%,其他年龄较少;给药方式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率最高,占62.00%,其次为静脉注射、口服给药,分别占23.00%、12.00%,胸腔内注射和肌肉注射发生率最低,分别占2.00%、1.00%;药物分布中,以铂类、酰胺类最高,占32.00%,其次为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等,占27.00%,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占比16.00%,阿霉素、表柔比星等占比11.00%,其他种类药物的相对发生率较低.结论 肿瘤科医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优化用药,从而保证药物疗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37
R97(药品)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