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62/j.cnki.1674-0742.2018.09.030
电针后海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IGF-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经电针刺激后海穴后海马区IGF-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室,选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非穴治疗组,采取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经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方法,免疫组化测定大鼠海马区IGF-1蛋白的检测方法观察五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海马区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时间(75±5.12)s,比假手术组大鼠(28±3.45)s长;海马区IGF-1蛋白表达上,模型组大鼠(40.3±6.1)分比假手术组大鼠(53.4±3.2)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39±6.21)s比模型组大鼠(75±5.12)s的平均逃避时间短,海马区IGF-1蛋白表达,电针治疗组(49.7±3.8)分比模型组大鼠(40.3±6.1)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VD大鼠督脉上后海穴可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改善海马区IGF-1蛋白表达有关.
IGF-1蛋白、电针、血管性痴呆
37
R25(中医内科)
福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2012-S-154-4;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青年科研课题项目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