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087/j.cnki.1672-8114.2024.11.009
工作面配巷玻璃杆锚杆支护优化数值模拟分析
基于掘进工作面配巷回采条件,采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对比,确定最优的支护方案参数.研究表明:(1)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在顶板布设 3 根锚杆条件下,锚杆间排距在 1000~1200 mm时,围岩-锚杆体系的受力区域存在锚固盲区;锚杆间排距在 800~900 mm时,单锚的自由段与锚固体的应力场相互叠加,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但顶板两肩预应力覆盖影响范围弱,需要进一步优化支护方式.(2)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在顶板布设 4 根锚杆条件下(间距≤900 mm),单根锚杆锚固端与自由端之间的预应力叠加几乎将悬顶部位覆盖,锚杆间的预应力盲区几乎被取代,支护效果良好.(3)对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当锚杆间排距由 900 mm减小到 800 mm时,预应力扩散作用的增强效应并不显著;800 mm的间距过密,造成了材料浪费和经济损伤.因而,玻璃钢锚杆合理间排距为:900 mm×900 mm(单排4根).
工作面配巷、玻璃钢锚杆、支护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TD353(矿山压力与支护)
2024-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