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 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为探究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aWB)的表观遗传机制,以白花泡桐健康苗(PF)和丛枝病苗(PFI)为材料,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技术对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体内的DNA甲基化主要有mCG、mCHH和mCHG 3种类型;白花泡桐被植原体侵染后,C位点发生甲基化的比率下降,且发病后CHH的甲基化比率降低而CG和CHG的甲基化比率升高.此外,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G序列;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鉴定研究中共检测到了109334个DMR,其中白花泡桐患病后高甲基化DMR和低甲基化DMR分别有37408个和71926个;通过DNA甲基化和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关联分析,找到了6个与PaWB发生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基因(DMG),功能分别涉及到植物防御反应、光合作用、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
白花泡桐、泡桐丛枝病、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DNA甲基化
54
S792.43(森林树种)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110050
2020-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00-407